「小時候,我們學校的校外教學,曾經到過報社參觀。
在那個年代,還沒有平版印刷電腦排版這種東西,需要用人工把當天要出刋的內容,一個個的把字給"撿"出來。
然後依手稿排在一起,再印刷出來,那時撿的是什麼? 就是鉛字。
當時,只見很多人非常專業且快速的把要的字給撿出來,如果有不小心掉落的,都不會再撿回來使用。
而我們這些小朋友,就會去偷偷的把地上的鉛字給撿回家,那時候不懂得這東西的價值,所以某次在整理的時候
就給丟了。現在想起來,覺得真是可惜。」

DSC_4409.jpg              

在我這個年紀,其實報社早就不是這樣在運作了。
所以從別人的口中聽到這樣的事,在腦中浮現的畫面還蠻新鮮的。

DSC_4431.jpg

於是七月底時,走訪了台北太原路上的日星鑄字行。

DSC_4484.jpg

地點在太原路某個不算太明顯的巷子裏。 也不見有招牌。
這裏實在是像極了一般的鐵工廠。

DSC_4511.jpg

(選好的字,中間夾著木板排整齊,就能印出一段段的文字)

就是路過,經過,然後就錯過了的那種。
如果你不是特意循著門牌去找的話。

DSC_4451.jpg

(掉在地上的鉛字,不用了,就全部集合一起,重新熔掉再鑄新字)

走進鑄字行,眼前所看到的幾個通道,兩旁盡是一格格的櫃子。

DSC_4426.jpg

而櫃子裏擺放著大大小小,字體不同的鉛字。

DSC_4436.jpg

問了問老板,這裏到底有多少數量的鉛字?
老板淡淡的說,大概50萬個吧。

DSC_4441.jpg

老板說,現在因為有開放讓人自己來撿字,所以常常有人一撿,就撿上二個小時。
而撿字的總數不過才10來個而已。

DSC_4514.jpg

(撿字時,不小心掉落的鉛字,不能再撿起來使用,一方面是因為怕會放錯格,造成下一個拿錯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鉛本身的質地很軟,
一旦摔到了,就變形了,無法再使用)


我們把選好字體、大小的字樣,交給老板,只見他在十分鐘之內,就把我們所要的
全都找齊而且排好。

DSC_4418.jpg

想想看。 50萬個字,要知道找起來是多麼的不容易。

DSC_4392.jpg

而且重點是,字全是反著排列的。

DSC_4513.jpg

仔細的轉了好幾圈。
發現這裏的字排列似乎是以部首排列的,好像是有些規則可循。

DSC_4387.jpg

(這裏寫的許多字,你認得的有多少?)


但其實並不如想像中那麼簡單。

DSC_4425.jpg

常用字的部份不提,在這裹,會發現有很多"正體字"  --> (現在有很多的用字已經被簡化了)
這些字,絕大多數我都不會唸。..
據老板說。這些也是他想要為台灣在文字的文化上所保存下來的。

DSC_4506.jpg

在與老板的談話中得知目前台灣只剩下兩間鑄字行。
一間在台北,另一家則是在南部。 南部的那一家也是老板的親戚開的。

DSC_4454.jpg

說來好像很輕描淡寫。
不過仔細回想過去四十年的歲月,從極盛到極衰。
從活版印刷到平面印刷。 由人工排版到電腦排版。
唯二的二家,如果不是有他們過人的堅持,我想很難維持到現在。

DSC_4512.jpg

對於這樣的一個傳統行業,我很難去再多談些什麼更深入的話題。
只知道這樣的一個產業,和過往的文化及生活有著重大的連繫。
而這兩年開始,也漸漸開始受到人們的注意。

DSC_4377.jpg

目前日星鑄字行,除了原本的工作之外,也開放幾天讓人去親身體驗撿字的樂趣。
聽聞在不久的將來,也有可能轉型成活版鉛字印刷的博物館。
讓這樣一個行業,能夠長久的保存下去。


我想名片上的六個字。

惜字。昔字。習字。

做為文章的結尾是再適合不過了~


ps. 鉛字可以自己撿,也可以請老板撿。 店內有價格表,我雖然有拍到,但覺得不方便貼上,
      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去問問。
      價格是依字體大小、字型算的,中文字的話是以"字",而英文是以"兩"為單位。
      都不貴~

ps2. 日星鑄字行近來與阿之寶有合作,如果沒有機會親自去日星的人可以去花蓮的阿之寶,或是
       光點台北裏的阿之寶購買~ (但價格好像比較貴一點,而且字的選擇很少)

ps3. 老板平常有在做生意,真有意要去參觀的人,請看上面的公告時間再前往。
       不然會打擾到老板。



ps4. 鑄字行裏因為無法開冷氣,所以溫度相對很高。一下子就汗流夾背。
       加上鎔字時機器的高溫,實在覺得工作的人好辛苦~   

       這篇的照片因為現場光源實在不是太高,所以顆粒也來的很粗。
       不過我想重點在於介紹這樣一個產業,照片就不用太介意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村上春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