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想想看,在你的人生歲月當中,有什麼事是可以堅持十年的?
不太記得是五月還是六月了。
在某個炎熱的下午,帶著Ray少往家附近的南海藝廊逛去。
沒有特地要看某個展覽,只是就剛好遇上了一個主題叫"凝視父親"的個人攝影展。
主題看似很小,但拍攝期間長達十年。
記錄著1999~2009年展出者父親的轉變。
十年。很長的一段時間。
對一般人而言,什麼事情能夠堅特十年而不改初衷?
又有多少人會對自己的家人做這樣一個長時間的記錄?
從展出的照片中。
看到展出者的父親在這些年裏容顏的轉變。
從原本的意氣風發,到年老時稍稍變形的身材。
還有漸漸白了的頭髮和滿臉的皺紋。
看著那些照片,那些敘事,總會和自己記憶裏某個相似的場景或人物做聯想。
「啊。這個跟我們家小時候隔壁那個伯伯好像」
「恩。這個伯伯打瞌睡的樣子跟老媽打盹的姿勢也好像」
因為很多的「好像」,所以會愈看愈覺得。
作品本身雖然是描述他的父親,卻又覺得這些場景和面孔其實一直也都在自己的身邊
不斷的發生著。
(皮箱裏裝的是一個老年人用一生的時間逐一保存的東西,對他來說是記錄生命中某個重要時期的証據)
或許就是因為這樣,所以雖然展場不大,但我花了蠻長的時 間在裏面。
久到連展場的公關都覺得我好像"待"太久了。
她說 "你真的看很久耶,一般人轉五分鐘就出去了"...
我記得當時我好像回答她說 "因為真的很好看"
展場除了相片之外,還有一些作者父親的日記手稿,和早期的用品。
日記的內容我沒有很仔細的看,但我第一眼就被密密麻麻且工整的文字給吸引住。
突然懷念起那個沒有電腦的時代,人們記錄自己心情的方式就是一筆筆的寫下來。
書寫是一種記錄,也是沉澱心情的一種方式。
在那樣的日子裏,一盞燭黃色的小檯燈,一本沒有華麗裝飾的筆記本。
把自己的情緒一字一句的寫在裏面。
畫面其實用想像的,就已經能夠感受到那樣的心情。
寫著Konica的這台相機,很容易想到家裏"好像"也有一台長的很像的古董相機.....
這篇短短的文字,讓我來回駐足了三次。
老人家自嘲的那段話,看了很有感觸。
"老人啊,以前的記不住,過去的忘不掉,未來的不敢想"
至於感觸我無法用文字形容,有的東西就是這樣,你知道,你感動,但是你就是寫不出來。
只能留給每個人自己去感受。
展出的內容部份我其實沒有多拍。
一方面雖然展出者願意,但我覺得這是一種尊重吧。
看完展,往二樓上去,有另一區的空間,當時是"絕色影展"的展演場地。
不過第八藝術這種東西,我的觀感再平庸不過。
太跳Tone的,太前衛的我都看不懂,雖然我知道這些獨立製片很辛苦。
南海藝廊空間不算大,離開之前把二樓繞一圈。
再下樓把周圍拍了一遍。
原以為不會有什麼特別,不過回家整理照片後,發現幾張我自己還蠻喜歡的。
就放上來吧.
我自己本身看展的機會很少,因為大多數的狀況是看也看不懂。
對於不能產生共鳴的展演,只會有
"啊,好漂亮"。
"喔? 原來是xx名人畫的" 這樣的感想而已。
看完了,就看完了,只是多了幾張票根或是多幾個展品的杯墊
作到此一遊的証明而已。
(走進這個桃紅色大門,後面就是南海藝廊了)
這次的個展看完後,那個情緒一直都在,再看到照片也很容易的想起當時的一些感受。
堅持十年,主角永遠只有一個,主題也只有一個。
除了要有很強的耐力之外,要面對的還有自己心中的那份感情。尤其是那個主角,曾經是心目中的強者。
這是絕大多數的人都做不到的事。
光是這點,我就覺得應該給作者很大的掌聲。
當然,事隔多日,這個展出早就結束。
後來看作者的blog上寫道,這個展非常的成功。
我想,那是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