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據時期的大正二年(西元1913年/民國二年)六月,台北州廳運用了公共衛生的經費五萬六千餘元,仿照日本靜岡縣伊豆山溫泉的方式,興建了北投溫泉公共浴場。
從外觀上來看,這裏的建築呈現的就是一股很濃厚的日式風格。
為了保存文物的完整,因此在參觀的人數上有做稍徵的管制。
上方這張照片也就是當時的休息室,泡完湯之後,大夥就在這裏乘涼....
始建的規模為兩層,入口處在二樓,有涼亭、換鞋玄關,進入經樓梯下到一樓後有男女更衣室及個別的沐浴大池,重要的賓客在南側還設有獨立的浴室和休息間。
這裏應該就是介紹裏寫到的獨立浴場,小小的一個,並不大,但是隨著光線的灑落,也別有一番味道..
興建時,浴場的牆面是綠色的,不再使用之後,館方以藥水方式將原本的牆面顏色洗去,只留一方小小的綠色牆面,
屆以說明當時的原貌。
地下一樓的大浴場四周的窗戶上有著當時不多見的彩繪玻璃,顯示出那個時候北投大浴場的貴氣。
在這面玻璃下方我拍了兩組人物。
一組是幾個年輕的男女。
另一組是一群有點年紀的中老年人。
聽著兩種截然不同的對話,蠻有意思的~
年輕人談的是如何在這裏拍出美麗的到此一遊照,
而中年人討論的則是當年他們眼中所曾經看到的那個北投大浴場,在這些年後的改變。
兩者之間的時空完全是不交集的...
曾經蓄滿水的池子,再沒有人使用。
曾經人滿為患的地方,如今只有幾幀老相片,留下當時的盛況。
大浴池的四周,有不少的彩繪玻璃....
而這些美麗的彩繪玻璃也曾經一度遭竊....
看著被磨到褪色的地板,會有"原來時間就這樣一點點的走過,而且,再回不來了..."
磚紅色的建築外觀
一紅一白的對比....
這裏。就是現今的北投溫泉博物館。
ps
不知道為什麼,這類磚紅色的日式舊建築,在看到的當下就是會有一種時代的滄桑味。
也因此,很習慣的就用負沖的方式來處理這些照片。
如果同raoul說的,我想表達的都在相片裏,至於感不感受的到就看各位跟我通靈的程度了..XD (真是經典名句)
ps2
當天在參觀的同時,發現有很多的日本人和香港團體來此,原來這裏竟是這麼有名的所在。
而我在台北住了30年,居然才第一次參觀~
ps3
靠夭....為什麼寫完之後感覺這篇有點陰風慘慘......orz...
以上,881